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年会非晶合金分会场暨非晶分会年会顺利召开
2022年11月23-24日,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年会通过线上方式成功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金属学会协助承办,围绕“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钢铁工业”主题,来自行业组织、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的领导、院士、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就冶金和材料理论、工艺、产品、应用、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发展等内容展开高水平交流研讨。
23日下午至24日,在中国金属学会总会的支持和指导下,非晶合金分会场暨中国金属学会非晶合金分会年会于线上顺利召开。非晶分会委员、高校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等齐聚“云端”,累计参会近800人,直播平台累计观看人次突破5000余次,反响热烈。
会议由非晶分会秘书长刘国栋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兰司教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张博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张伟教授、深圳大学马将教授、山东大学胡丽娜教授先后主持。
非晶分会主任委员周少雄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他首先对与会嘉宾对于非晶分会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随后表示,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向高频大功率低损耗方向发展,对非晶纳米晶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非晶行业从应用场景、材料开发、基础开发、应用集成等多方面来看,发展速度非常快,从近年获批的重点项目可看出国家各部委对非晶纳米晶及高熵合金材料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希望本次大会的29篇精彩报告能够起到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作用。
非晶分会主任委员周少雄教授讲话
会上,非晶分会主任委员、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周少雄教授作了《宽幅超薄铁基纳米晶带材工程化技术开发及应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宽幅超薄铁基纳米晶带材项目,该项目获得了2021年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报告指出,铁基纳米晶合金作为关键战略材料,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中,也是《面向2035年的材料领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支持的重点新材料之一。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的发明和产业应用技术的突破,高频大功率、低损耗电磁元器件的设计与推广应用成为可能,纳米晶软磁合金兼备高饱和磁感、高磁导率、低损耗等优点,作为目前3kHz-100kHz频段综合性能最为优异的金属软磁材料,已成为助推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信息通讯等战略新兴产业向高频、高效、小型化、轻量化和低能耗方向发展的核心基础材料。
中科院物理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院士作了《开发优异软磁非晶-纳米晶过渡态合金》的报告,报告提出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的trade-off关系是非晶软磁材料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具有非晶-纳米晶过渡态结构的新型非晶软磁材料,即非晶基体上稀疏分布着细小纳米晶晶粒,晶粒附近弥散分布着有序的类晶体结构,打破了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体系中Bs和Hc之间的trade-off关系。该合金同时具备非晶和纳米晶的优点,兼具高Bs和低Hc,同时具有较大的热处理温度区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软磁材料。
汪卫华院士作大会特邀报告
一直以来,铁基非晶软磁材料的发展是非晶行业的发展重点,也是本次会议讨论的焦点。清华大学姚可夫教授作了《软磁非晶合金材料的发展动态与挑战》的报告,报告提出电力、电子、智能制造等领域对高性能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为非晶纳米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我国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发展还面临成分筛选、工艺稳定性、性能调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挑战。北京科技大学惠希东教授作了《Fe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的报告,东南大学沈宝龙教授作了《铁磁性非晶合金结构调控与相关性能研究》的报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张博教授作了《Fe78Si9B13非晶合金熔体的原子扩散研究》的报告,郑州大学李福山教授作了《熔体热历史对Fe-Si-B-C非晶合金软磁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的报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高级工程师董亚强作了《FeSiBPNbCuC纳米晶软磁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性能调控》的报告,这些报告从不同方面介绍了铁基非晶纳米晶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工新材料所所长韩钰作的《纳米晶软磁合金在电网中的应用》报告,和华北电力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薛志勇教授、刘明基教授作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用非晶合金高速永磁电机变频供电时的铁心损耗研究》报告分别介绍了铁基非晶纳米晶在高频变压器、无线充电和电机中的应用情况。
非晶材料的基础研究、制备工艺和性能调控一直是非晶行业的研究焦点,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讨论主题,围绕这些主题,会议邀请了大连理工大学张伟教授作了《新型软磁性钴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报告,上海大学王刚教授作了《非晶合金的微结构和机械性能调控》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李茂枝教授作了《非晶合金的非局域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能的关联性》报告,山东大学胡丽娜教授作了《金属玻璃熔体动力学转折的内在特征》报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霍军涛研究员作了《非晶合金晶化行为的调控及其对磁热性能的影响》报告,西北工业大学周青副教授作了《结构弛豫和表面氧化对非晶合金的纳米摩擦磨损行为影响研究》报告。
近几年,非晶涂层、非晶磁粉芯等新应用方向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会议邀请了山东大学(威海)王丽教授作了《雾化态纳米晶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磁性能研究》报告,长春工业大学赵占奎教授作了《超高磁导率Fe基非晶复合磁芯的研制》报告,华南理工大学杨超教授作了《非晶晶化/半固态烧结制备双尺度结构钛合金》报告,华北电力大学王永田副教授作了《非晶复合涂层的规模化制备与应用研究》报告及北京科技大学王璞博士(朱争取博士代)作了《Fe85.7Si7.9B3.6Cr2C0.8非晶磁粉的晶化演变历程》报告。
除此之外,非晶材料的新型加工方法成为本次会议关注的热点。深圳大学马将教授作的《非晶合金的多维度制造》报告和广东工业大学王成勇教授(丁峰博士代)作的《非晶合金先进激光与机械加工成形研究进展》报告,分别介绍了不同于传统制备加工工艺的加工方法,实现复杂形状非晶合金精密器件的制备,为非晶合金的应用开拓了新方向。
随着非晶材料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新的材料设计方法及制备工艺,尝试采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开拓新的应用方向,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南京理工大学兰司教授作的《包套压缩锆基大块金属玻璃拉伸变形原位散射研究》报告,北京科技大学张勇教授作的《面向核电高熵无序合金研究进展》报告,中科院金属所朱正旺研究员作的《高强韧非晶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报告,山东大学(威海)王明旭博士作的《高通量计算助力开发置换型固溶体成分与晶格常数关系普适模型》报告,新疆大学王拓副研究员作的《静态淬火对块体非晶合金塑性的影响》报告以及烟台大学孙启静博士作的《Zr基超稳金属玻璃制备及调控》的报告为本次会议增加了新的主题,也体现了我国非晶材料的多维度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前景。
会议最后,非晶分会秘书长刘国栋教授作大会总结。刘国栋教授首先对本次会议的圆满成功表示了祝贺,他表示,本次会议的29篇精彩报告围绕非晶领域研究的热点、产业发展难点等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是会议圆满成功的核心和基石,本次会议虽为线上会议,却也体现了与会者们交流的愿望,希望以后能多为大家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并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和直播渠道的观众表示了感谢。